
要了解醫藥股就要先了解這個行業不同的賽道,例如恒指的3隻藍籌藥股其實是處於不同的賽道之中,例如中生制藥(1177)及石藥集團(1093)是以做化學彷製藥及生物相似藥為主,而藥明生物(2269)則以合同開發生產服務與世界各大藥廠合作開發原研藥為主。
這裡很多名詞,小份子藥、生物藥、彷製藥、原研藥,若沒有醫學背景的讀者相信要做不少資料搜集才能理解,我希望整理這篇文章讓各位讀者可簡單了不同的藥股賽道。
化學藥品 VS 生物製藥
上圖很好地闡釋了化學藥品及生物製藥的分別,顧名思義,化學藥是我們平時常見的化療用藥,份子結構相對簡單,由數十個原子所組成,上圖左邊的阿司匹靈便是一隻非常出名的化學藥。一般治療癌症時使用化療副作用好大,而製造卻相對容易,可以經過化學作用制造。
而上圖右邊的單克隆抗體便是生物製藥,單看其複雜性便能看出生物製藥的製造難度,而其藥效更能針對性地引起免疫反應,副作用相對細。
像中生製藥,早期便是做化學彷製藥為主,現時逐漸轉型做生物相似藥同埋原創藥。不要少看生物相似藥,雖然是參照原創藥,但因為生物藥製造過程非常複雜,角度溫度等稍有偏差,就有天壤之別。下圖便是制物相似藥的生產過程,技術含金量好高。

原研藥 VS 彷製藥
原研藥不解自明,是藥廠用數十年計的時間及數億美元計的金錢研發出來的原創藥,藥廠之所以願意付出這麼多的資源,原因之一便是若它們研發成功,FDA(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)會給予藥廠約20年的專利,因藥物是性命攸關的必需品,故這段時間基本上藥廠便可賺取豐厚的利潤。
當專利一過,藥廠便會失去壟斷市場的權利,藥監局便會授權各大彷製藥商複製藥物,化學彷制藥基本上與原研藥一模一樣,且藥效相同。但生物相似藥則因複製難度極高,故幾乎不可能製造效果一樣的生物藥,故只能造出效果近似。
中國的帶量採購政策,便是針對彷製藥市場,以集中採購方式與藥廠談判,這樣可以迫使藥廠減價。廠藥利潤減少,生存空間便收窄,故能使部分藥廠加大研發投入開發原研藥,下面影片做了不錯的介紹。
CRO CMO 及CDMO
上面影片作了簡單解釋,下面是這幾個詞語的文字解釋。整個製藥過程當中涉及了大量的人力物力,例如臨床測試的過程需要大量的志願者,去到臨床III期測試更可能需要數萬人,成本極高,故大藥廠會把這些過程外判出去,便有了以下的幾種合同。
CRO | 合同研究服務,泰格醫藥(3347)便是CRO公司,主要負責幫大藥廠做藥物研發服務、藥物試驗、數據分析及法規咨詢等。 |
CMO | 合同生產服務,按合同向其他製藥行業公司提供綜合藥物生產服務的公司。 |
CDMO | 合同開發生產服務,比CMO多了個Development字,即比CMO額外提供工藝開發及其他藥物開發服務,含金量更高,藥明生物(2269)便是一間CDMO公司。 |
醫藥股賽道
上面的幾個概念是一些醫藥行業基本術語的解釋,了解後我們可以更清楚不同醫藥股的技術含金量,對我們往後深入分析醫藥股非常有幫助。這是一些較沉悶的知識,但有助我們在投資時作更好的決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