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各國陸續加入制裁香港的行列,美國更制裁11位中國官員,中國則制裁美國11位包括參議員的美國人以作回應,然後高調以涉嫌違反國安法拘捕壹傳媒負責人等社運人士,在美國大選越來越近兩國角力只會愈演愈烈,最後誰勝誰負?
中國隱瞞疫情爆發後國際形象已大打折扣,再加上現時的政治氣候,中國面對巨大的外交挑戰,以致美國在南海挑釁,又派高級官員訪問台灣,中國亦只低調回應,與之前的亮劍形成鮮明對比。
中國此前撐過了與美國的貿易戰,與美國簽訂了形式上的貿易協議,其後正式以國安法平定了香港的亂局,但卻大幅削弱了香港的自由度,國際紛紛譴責。中美兩國各方面實力越來越接近,根據修昔底德陷阱兩國會互鬥至有一方勝出。

現時兩國之間貿易、經濟以及科技各方戰線早已開啟,中國人口是美國近4倍,經濟超越美國人均GDP只需達美國4分之1便可,理論上只要假以時日便可超越美國,但要留意兩國其他實力差距巨大。

各方面差距
金融上,現時美元在世界上的主導地位牢不可破,基本上所有交易都是以美元結算,人民幣要挑戰美元地位仍遙不可及,否則港元早已與人民幣掛鉤不需仰美元鼻息。
技術上,中國5G技術領先世界,但其他眾多技術相距甚遠,若以手機比喻成人,晶片及系統相等於心臟與靈魂,這兩者國產技術都遠遠落後。太空和軍事技術更落後數十年,中國這些方面都需急起直追。
盟友上,中國欠缺具意義的真正盟友,較具實力的只有俄羅斯在戰略上互相利用,以致大片土地被俄羅斯吞併了亦只能妥協。相反美國傳統盟友眾多,經歷過二戰冷戰,即使有短暫爭拗,但若有戰爭卻可一齊出兵。
結語
中國近年的外交戰略由韜光養晦變成亮劍,南海與東盟多國有領土爭議,釣魚台又與日本糾纏,以致最近邊境上即使與印度擦槍走火釀成死傷,礙於敵人眾多亦不敢高調處理。
攘外必先安內是當年國民黨對付共產黨的方法,現時中國亦在仿效,所以香港問題必需優先處理,故下重手立下國安法。而西方多國一齊出招,中國應一早預料,所以一早便提出了經濟內循環,但在今時今日的世界舞台上,靠獨自的力量去發展,有機會便會大幅減慢增長,最後如上圖Bloomberg Crystal Balls的慢增長情況發展,或許到2050年仍未能超越美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