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與恒生指數相似,標準普爾500指數的成份股是由標普道瓊指數有限公司嚴格篩選,以時值、發行時間及盈利等因素去決定。相較道瓊工業指數使用股價加權法計算,標普500指數是以市值加權法計算,更能夠反映成分股在市場上的重要性,而其股份股更多元化以及涵蓋範圍更廣,故投資者認為標普500指數更能反映美國市場情況。
選股策略
與恒生指數相比,標普500指數過去的走勢更加優勝,是呈一浪高過一浪,除了地域市場的不同外,亦歸功於選股的策略。下圖顯示,TOP 10 holdings入面最大的公司佔比亦是大約5%左右,這對比恒指最大佔比的股票如騰訊匯豐等佔約10%少一半,這可令單一股票對大市波動性的影響減低。

另一方面,下圖顯示,在行業的闊度上,標普500指數在佔比最重的科技板塊亦只是22%左右,對比恒生指數中金融業的比重約50%,在行業上明顯更為分散。另外我們可以看到標普500指數中佔比第二大行業是健康護理板塊,頭兩大行業都是有前景且有增長潛力的板塊,在這樣的情況下,難怪其表現一直跑贏恒生指數。
而每個年代推動標普500指數的行業都有所不同,大約每10至20年便是一個新年代。例如,上世紀80年代石油業是推動標普500指數的火車頭,2000年科網股爆破前是科技股的天下,而雷曼倒閉前則是金融業的世界,現在又輪到了資訊科技股獨領風騷。

結語
標普500指數歷史悠久,行業分散,股票數目眾多且廣泛代表美國市場,而且新經濟股佔比不少,故其投資價值遠在恒指之上。而其龍頭股票市值遠高於恒指成份股龍頭,如市值第一的蘋果市值超過阿里巴巴3倍以上,數落去第5大的FACEBOOK市值亦比騰訊大。而入選標普500指數的成分股則經過標普道瓊指數有限公司嚴格篩選,以時值、發行時間及盈利等因素去決定。
筆者認為標普500的ETF如VOO等可能是最適合投資初學者的投資工具,歷史回報不俗的同時亦足夠地分散,而且龍頭公司亦有足夠的壟斷性,故不太懂得選股的投資者可考慮月供標普500的ETF作增值用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