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投資時要先留意風險,大家耳熟能詳,但究竟甚麼是風險?風險又如何量化?
為方便解釋,這裡我以股票作為例子,風險是股票價格未來收益的不確定性,即其波幅,而要量化風險的方法便是計算出所有波幅出現的機會。
投資學上定義
神創造大自然時留下不少法則,其中之一是世間萬物都有不少是遵循高斯分佈(正態分佈)法則的,股票的價值變動來源於人的行為,自然亦是遵守同一法則。故在投資學上計算風險,便用標準差(Standard deviation)去定義風險。我簡單介紹一下,已懂的或不喜歡統計學的朋友可直接跳過。
標準差的符號是σ(sigma),而公式是

這裡我不詳解公式了,有興趣的朋友可在連結裡細閱。而在正態分佈裡,股價大約有95%的機會在平均價加減兩個標準差內。著名的保力加通道便是用20天移動平均線加上兩個標準差構成的。
舉一個例子,例如A股票的股價是500元,標準差是50元,那麼股價的波動便有95%在100元以內。
結論
投資學上要降低股險,便是要降低投資組合的波幅,更嚴格來說便是降低投資組合的標準差。單一股票的風險我們是沒有辦法控制的,但整個投資組合的標準差我們是可以透過不同的方法調節,筆者以後會詳述。